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俞昌喜  王庆平 《生理学报》1990,42(4):331-339
本文应用受体阻断、高效液相,6-OHDA 化学损毁神经末梢和放射自显影等多学科技术方法,探讨脊髓苯环立啶受体的心血管效应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哌唑嗪、育亨宾均可对抗 ith PCP 的降压和减慢心率作用,ith PCP 产生降压和减慢心率作用时,脊髓脑脊液内 MHPG 的含量升高;用6-OHDA 损毁脊髓 NA 能神经末梢后,ith PCP的降压和减慢心率作用大为减弱,脊髓 PCP 受体密度亦同时大为降低。可以认为,脊髓内有 PCP 受体分布于 NA 能神经末梢上,促进 NA 释放或抑制 NA 重摄取,可能是脊髓 PCP 受体产生心血管抑制效应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乳菇属(Lactarius s.F.Gray)的30个种,其中黑茸乳菇(Lactarius atrovelutinus Ying):毛脚乳菇(Lactarius hirtipes Ying)为新种;另外28种乳菇是中国的新记录种。对乳菇属的特征、界限及其实用价值亦予以简介。  相似文献   
3.
孙凤艳  张安中 《生理学报》1989,41(4):354-360
用离体血管电场刺激收缩模型观察到强啡肽明显抑制电场刺激引起的兔耳中心动脉及兔肠系膜上动脉的收缩效应,且呈剂量反应关系,而对股动脉的电场刺激收缩反应无明显影响,强啡肽抑制血管收缩达50%时的用量(IC_(50)值)分别为8.5±1.2×10~(-6)mol/L、5.02±1.3×10~(-7)mol/L及>10~(-6)mol/L。 用药物分析法看到,酚妥拉明(10~(-6)mol/L)可取消电场刺激及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而强啡肽仅抑制电场刺激致血管收缩作用。 用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变化时看到,应用强啡肽(5×10~(-7)mol/L)后孵育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从对照组的340.56±73.13pg/ml下降至67.91±10.26pg/ml,两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纳洛酮(10~(-6)mol/L)可完全拮抗强啡肽的这一抑制效应。 以上结果提示强啡肽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产生抑制血管的收缩作用。  相似文献   
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应激激素反应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急性与慢性应激时,循环血中及脑、心血管、肾腺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显著增多;人剧烈运动后血浆AⅡ与皮质醇一样均剧烈增加,在慢性应激性高血压动物循环及组织中,AⅡ含量持续地增高。还发现高浓度AⅡ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而组织AⅡ增多又受肾上腺素能β受体的激发。根据近年来的系列工作,并结合文献,我们认为AⅡ是一种重要的应激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一个应激激素反应系统;它与经典的应激激素反应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seeds under spaceflight conditionshas been an elusive goal of numerous long-duration experimentswith plants on orbital spacecraft. Because carbohydrate metabolismundergoes changes when plants are grown in microgravity, developingseed storage reserves might be detrimentally affected duringspaceflight. Seed development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plantsthat flowered during 11 d in space on shuttle mission STS-68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Plants were grown to therosette stage (13 d) on a nutrient agar medium on the groundand loaded into the Plant Growth Unit flight hardware 18 h priorto lift-off. Plants were retrieved 3 h after landing and siliqueswere immediately removed from plants. Young seeds were fixedand processed for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Seeds in both theground control and flight plants are similar in their morphologyand size. The oldest seeds from these plants contain completelydeveloped embryos and seed coats. These embryos developed radicle,hypocotyl, meristematic apical tissue, and differentiated cotyledons.Protoderm, procambium, and primary ground tissue had differentiated.Reserves such as starch and protein were deposited in the embryosduring tissue differentiation. The aleurone layer contains alarge quantity of storage protein and starch grains. A seedcoat developed from integuments of the ovule with gradual changein cell composition and cell material deposition. Carbohydrateswere deposited in outer integument cells especially in the outsidecell walls. Starch grains decreased in number per cell in theintegument during seed coat development. All these characteristicsduring seed development represent normal features in the groundcontrol plants and show that the spaceflight environment doesnot prevent normal development of seeds in Arabidopsis. Arabidopsis ; spaceflight; embryo; endosperm; seed coat; storage reserves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分期,除胚细胞(SI)已有报道(胡敏等,1991)外,对胚球期(S2)、尾蚴雏体期(S3)、成熟前期(S4)及成熟期(S5)在透射电镜对体被及其要素(tegumental elements)进行剖析。结果原(始)体被最早出现于S2,表性分布。随后(S3—S5)消失而为真正体被所取代。体被皱褶亦随高隆。基膜及体棘为各期基本结构。感觉乳突于S3、S4出现。到了S5渐趋复杂而完善并对其结构作了较精细的描述。糖膜直至成熟期(S5)才出现,为尾期成熟的标志。近期对糖膜组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其生理功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乌骨鸡黑素的一些基本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袁缨  袁星 《动物学报》1993,39(3):287-291
应用元素分析、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IR)分析技术对乌骨鸡体内黑素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元素分析结果得到黑素分子中C、H、N、O克原子比率的均值为10:12:1:3.该比值与动物性吲哚黑素的相应元素比例接近。XPS波谱显示出黑素中含有两种价态的硫(S~Ⅵ、S~Ⅰ),其中以低价态占优势,S2p电子结合能比人发黑素要大些。氮原子只有一种价态。IR光谱中有五组明显吸收峰,其中以主要表征吲哚环的1619—1632CM~(-1)处的吸引峰最强。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出乌骨鸡黑素是以吲哚环为主体的异聚物。  相似文献   
8.
Nafion膜固定的亚甲基蓝为介体的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成了以亚甲基蓝为介体的电流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通过离子交换牢固地固定在Nafion膜中的亚甲基蓝,能有效地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玻碳电极之间传递电子.探讨了pH值、温度、工作电位和抗坏血酸等物质对此传感器生物电催化还原H2O2的影响.此生物传感器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对H2O2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7~2×10-4 mol/L,响应时间少于30 s.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Ⅱ.腺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腺体。结果:胚球期(S2)主要出现体细胞分裂与分化,首次证明分泌细胞及其小体在S2出现,雏体期(S3)见到前钻腺细胞体与钻腺管束及分泌小体。成熟前期(S4)钻腺分泌小体基质分A/B为主两型,分别演变为成熟期(S)5的后/前钻腺分泌小体。头腺分泌小体亦在S4出现。从前钻腺体排至头器远端腺管的分泌小体,显眼透明球消失成为致密同质性小体,已为大家共识。而在后钻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红菇属(Russula)一新种:红边绿菇Russula viridi-rubrolimbata Ying sp.nov.。该种属于红菇科Russulaceae红边红菇组Section Rigidae Fr.变绿红菇亚组Subsection Virescentinae Sing.。新种在菌盖的色泽上,在菌盖表皮的球状胞及其顶生联丝,以及担孢子和囊状体的大小上,均有别于近似种。文中对新种作了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文中附有彩图及内部结构图,并讨论了新种与其近似种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